越南新移民- 玉寧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國家概述

  1. 地理環境及氣候
  • 氣候:越南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南部終年溫暖,另分乾季與雨季,平均氣溫約攝氏25度以上;北部夏熱冬涼,每年十一月至次年二月稍有寒意,與屏東、高雄相似。年雨量平均為1,500毫米以上,濕度在80%左右,七月至十月間時有颱風及水災。
  1. 越南全國人口約8268萬人(2004年)、居世界第十三位,成長率為1.3%,預估2024年將達一億人。共54族人,主要為京族,約佔87%,其他為岱依族120萬人、泰族104萬人、芒族91萬人、華族90萬人、高棉族89萬人、儂族70萬人等。
  2. 語言:越語、略通華語、英語、法語,廣東話在華人之間亦普遍。
  3. 宗教:越南宗教信仰自由,大部分人民信仰佛教,約佔全國宗教人口 53 %,天主教 40 %;道教 6 %(道教包括二大教派:西寧省之高台教、安江省之和好教);另有少數基督教徒及回教徒約佔 1 %。
  4. 簡史:越南民族是中華民族旁支的一脈,在上古鴻龐時代(公元前2,879年)叫做文郎,到蜀主安陽王改稱甌貉。迨中國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統一天下,命名象郡,後來漢武帝命名為交趾,歷東漢、六朝、隋、唐、一直到五代,前後 1,040 年都是中國的藩屬。自宋朝以後、越南表面自主,歷經越南的吳、丁、黎、李、陳、胡和阮各朝代仍向中國朝貢。丁氏自立期間,國號為大瞿越(DAI CO VIET)。到李朝聖宗改稱大越(DAI VIET),直至黎英宗時,中國朝廷始正式承認為安南(AN NAM)國。後來,阮朝嘉隆王統一了北越(公元1802年)才定名為越南(VIETNAM)。
    1858年法軍入侵越南,1883年越淪為法國殖民地。1930年胡志明創立印度支那共產黨,1941年成立「越盟」抗法,惟因一再被法壓制才轉入地下活動,不久後逃離越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利用法國的崩潰,1942年兵不刃血地侵佔了越南,扶植「保大」為安南皇帝。1944年,胡志明潛回北越,發動民眾組織武裝游擊隊作戰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繼之9月2日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嗣又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合國臨時政府」。不久,法再次攻陷河內,胡志明被迫逃入山區,法國宣佈重建越南政府,由保大擔任元首。
    1954年,越共奠邊府之役戰勝法國,並簽署日內瓦停戰協定,以北緯17度將越南分隔為南、北越兩部分,北方由胡志明領導,稱「越南民主共和國」,南方由吳廷琰領導,稱「越南共和國」。1967年9月,阮文紹獲選為第二任總統。
    美國為避免南越政府被北越赤化,於60年代末及70年代初大舉介入越戰,協助南越對抗北越共黨部隊。1969年胡志明病逝,北越實施集體領導,由孫德勝繼任共黨主席。北越遭美軍轟炸面目全非,交通終斷,因此被迫同意停戰,1973年1月27日雙方結束戰爭。惟嗣南北雙方並不遵守停火協議,進而又恢復作戰,但此時美軍已撤出越南,美國國會不同意繼續軍經援助南越,使南越陷入孤軍作戰困境中,至1975年4月30日,南越全部落入共黨手中,翌年7月2日,更改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1. 政治制度與社會狀況
  • 越南係社會主義共產國家,全國行政區劃分 59 個省及河內、胡志明市、海防、峴港及芹苴等五個直轄市,省市之下設縣、郡,各級政府設有人民委員會及人民議會。首都河內人口 260 萬人、胡志明市 450萬人,海防市 150 萬人。
  • 政體:越南係共產黨一黨專政,國家主席為虛位國家元首,內閣為最高行政機關,名義上向國會負責。目前內閣有17個部會及七個相當部級之委員會,共黨中央政治局為政治最高實權機構。越南最高政治職務依次為共黨總書記、國家主席、國會主席、總理。
  • 國會為越南最高政權機關,國會代表每四年由全國性選舉產生,並委派最高人民法院首席法官與最高人民監察長,國會每年五(或六)月及十(十一)月召開二次大會。
  • 法制:越南憲法制定於1946年,歷經1959年、1980年、1992年三次修正。規定越南正式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1995年10月並完成制定民法,規定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承認人民之土地永久使用權,並可用以抵押貸款,惟土地尚未開放予外國人購買,法律規定保障信仰、居住、遷徙之自由。
  • 政治組織:越南目前政治組織有:(1)越南共產黨,黨員達 210 萬人;(2)越南祖國陣線;(3)胡志明共產黨青年聯盟;(4)越南婦女聯盟;(5)越南農民協會;(6)工團。
  • 軍力:越南係東南亞軍力最強大國家,擁有常備部隊 57 萬 2 千人。
  • 社會狀況
(1)、環境:越南因經多年戰亂﹑各項公共建設仍甚缺乏﹑一般民眾住宅空間狹小簡陋,水電供應不足收費昂貴。
(2)、社會治安:越南公安力量組織系統嚴密,社會治安良好,但有惡化趨勢,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加﹑犯罪種類以竊盜、搶劫、吸毒等為主。
 
  1. 經濟狀況
  • 工商業
    越南經濟因長年戰爭,工業設施、公路、橋樑均遭嚴重破壞,統一後遭外國經濟封鎖,且因內部經濟政策錯誤,造成經濟發展停滯、農業減產、通貨膨脹劇增,致今日的越南仍然貧窮落後。自1986年實施經濟改革後,近年來自國際的援助及大量外資開始紛紛湧入,近年來越南逐漸擺脫困境,經濟開始發展。 取得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觀察員身份並準備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目前越南已與世界一百多國建立貿易關係。近年來越南並頒佈實施一系列經濟法規,全力推動在2005年完成加入WTO。為配合加入WTO,2004年通過反傾銷法、破產法、競爭法、電力法,廢除兩價制度。積極建設公路、港口、機場及通訊設施等基礎建設以促進經濟發展。
    平均國民所得:542美元(2004年)
     
  • 越南於1995年7月加入東協、參加東協自由貿易區、亞太經濟合作會議與歐盟簽訂經濟貿易合作協定、亦與美國簽訂貿易協定 
  • 農業
    越南農業人口佔全國80%近年來在農業私有化制度鼓勵之下,農業生產不但已經可以自給自足,並一躍而為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國,1998年出口稻米380萬頓。稻米、茶葉、咖啡、腰果為越南主要出口農產品。越南政府對外國投資者提供一系列土地資金稅賦之獎勵優惠措以積極吸引外商投資農業部門。
  1. 科學、藝術及教育
  • 科學:越南政府重視科學發展,但因經濟成效受限制。科學技術環境部主管全國科技發展行政工作,社會科學最高研究單位為社會科學暨人文中心,自然科學最高研究單位為科學院,下轄各科學研究單位。
  • 藝術:越南藝術最具代表性者為「東山文化」之古銅鼓雕刻形象,文學中「金雲翹傳」長編敘事詩在越南家喻戶曉,古典文學均以漢文及喃文著作,二十世紀初開始以拼音「國語」創作文學,文化遺產因戰火連綿受到很大破壞。越南各類戲曲中最突出的有潮戲(流行紅河三角一帶)、古裝戲(受中國古典戲劇之影響)、改良劇(流行於湄公河三角洲一帶)及水上木偶戲。舞蹈以泰族、苗族表演最為普遍。音樂之傳統樂器類似我國,較特別者為獨弦琴、德朗琴與石琴。越南工藝品主要有銀具、漆器、石雕、木雕、竹藤製品、玳瑁製品、絲綢品、仿古傢具、繪畫、陶瓷製品等。
  • 越南受儒家文化影響重視教育培訓工作,國民識字率達 88.6 %。越南教育制度原師法蘇聯及東歐模式,近年來因為開放改革需要,教育制度及內容有相當大變革。
    為提高大學教育水準,政府整合各大學院校成立河內國家大學、胡志明市國家大學及順化、峴港、太原等區域大學,並規定自1997年起各大學入學考試增加外文項目﹑開放私人興學,將普通中學改制為專科中學,積極鼓勵公職人員學習外語特別是英語以做為升遷參考依據。
    越南自經濟開放改革後大學新生之志願有明顯轉變,由以前之醫學、藥學、科技學系等,轉為現實熱門之英文、資訊、經濟、法律等學系。越南就學率達 92 %,教育經費佔全國總預算 12.8 %,目前有 126 所大學院校。
  1. 對外關係
  • 越南自1945年獨立建國以來,歷經對日本、法國、美國、柬埔寨、中共等國30餘年之戰禍,造成300萬越南軍民死亡。1975年全國統一後因堅持社會主義路線及遭美國經濟禁運,使越南孤立並淪為世界最貧窮國家之一。
  • 越南因其靠山蘇聯瓦解、東歐各國自身難保,自1986年改弦更張採行改革開放政策,與世界各國為友。越南遠近交往,縱橫捭闔,外交手法相當靈活,近年來無論對東協、中共等周邊國家,或日本、南韓、歐洲、紐西蘭等亞太國家及美國、西歐、俄羅斯等強權國家和地區,都積極交往,目前邦交國達165國,其中81國係有大使級外交關係,47國在河內設有大使館,全國有28領事館、4個名譽領事館、14個國際組織。歐洲聯盟亦在河內設有大使館。
  • 越南於 1995 年 7 月先後完成與美國建交,與歐盟簽署貿易(包括經濟、貿易、投資科學、技術、環保、資訊)合作協定,並加入東協成為第 7 個會員國,自 1996 年起正式加入東協自由貿易區(AFTA),給予東協各國貿易最惠國待遇,開始逐步實施共同優惠關稅協定﹑並將於 2006 年調降關稅至 5%以下規定目標,較其他東協會員國慢三年。越南於 1998 年 11 月加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並已取得關稅暨貿易總協定觀察員資格,現正積極準備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越南於1997年舉辦東協第六屆高峰會議,並於2004年順利主辦亞歐(ASEM)高峰會議,國際地位大幅提高,已脫離孤立困境,積極活躍於國際舞台上。
  • 與 我國關係:南越解放前,與我國關係密切;越南 1975 年統一後,我國與越南外交關係即告終止,雙方幾無往來。越南政府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後,1987 年起我國廠商赴越投資者日眾。1991 年 3 月外貿協會於胡志明市及河內設立商務辦事處,1992 年 9 月 6 日台越正式通航。1992 年 11 月我在河內及胡志明市分別設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在「南向」政策鼓勵下,我國廠商掀起「投資越南熱」,迄2004年 1 月底,我國在越南申請投資總額逾 62 億元,居外國投資之第二位。兩國目前已簽訂有中越投資保障協定、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等多項重要協定。雙方經貿合作關係日益密切。
第六組 周祖丞

民俗畫

越南認為,祖先崇拜和神化的自然現象,這兩者都是反映在繪畫。
由於其歷史普及,民間畫大批量生產。這種高需求是通過使用木版雕刻印刷技術,已實行由越南許多世紀。在黎時期( 12世紀) ,有許多家庭誰專門木版雕刻。到了陳德良時期,他們還印製紙幣。開始的時候,樂所以時期,我國技術雕刻印刷板通過和改進。史博物館和美術館在河內仍保持舊印刷板作為檔案。

根據藝術風格,繪畫,印刷技術,以及使用的材料,民俗畫分為繪畫趨勢根據名稱的地方生產。 每個風格的繪畫是不同的。然而,在所有的風格,形狀的基礎上創建的概念,不要選平做(單線單設計) ,它使用線彎曲的形狀和顏色,使邊境的圖片。另一種方法是採用順泰乾草墊(容易吸引並見) 。有了這個設計形式,民俗畫不依賴於規則的觀點。神靈大,並採取上的立場,而普通老百姓是利用小規模和規模的動物和自然風光的描繪,取決於它們的關係,情緒或故事表達。這些獨特的特點使畫深刻印象深刻。
由於文化的交流,越南民俗畫保留和發展的某些傳統方面。同時,繪畫已經影響和豐富的繪畫天才的其他樣式。一個例外是何董畫,繼續存在的挑戰不變的時間董何畫
這些畫起源於紅河三角洲,是最有名的。這樣的藝術家大衣文件(文件的Rhamnoneuron )與葉粉(白色粉末從砲彈的水道,河流的一種雙殼類軟體動物) ,使銀光澤閃耀。有時黃花粉末稱為華鋤頭或橙紅色粉末用於sapandwood使色彩更為優雅和光澤。
在這種背景下,顏色是適用於木板。一些簡單的畫不僅有黑線,而其他都印有一個其他的顏色。所有的材料,創造顏色,這些畫來自性質。各種各樣的顏色,可使用混合和多色印刷技術。
董何繪畫反映人們的內心深處的感情,希望,和簡單的夢想。因為繪畫吸引如此多的人,他們可以在全國各地,從村市場首都。 杭仲畫
杭仲畫還印有黑線的基礎上形成的顏色。但是,與董何畫,他們是手工製作。大張的進口紙張和色彩鮮豔的油漆用於杭仲畫。的內容,這些畫是深受中國畫。
杭仲畫很受歡迎的崇拜繪畫廟宇。因此,常常畫掛在寬敞的客廳或聖地。
杭仲繪畫傳統上的貧困階層和出售了在首都金晃畫 金晃畫,通常被稱為紅色的畫,是市郊的古升龍。金晃畫作印刷和提請對進口彩色紙(黃色,紅色,粉紅色) ,並印有黑色的線條和形狀;其他顏色單獨使用的形狀。
顏色適用於粗糙,但靈活的線路。有時,繪畫重印創造明確的界線。顏色用於金晃繪畫購買,然後混合的畫家,除了靛藍,這是自我處理。主題金晃畫類似的董何畫,但也有漢字畫永福,同上,壽(意思是“幸福” , “祝你好運”和“長壽”分別) ,有典型的每個季節花印刷旁邊每個字符阮生村畫 阮生村畫,來自阮生村,郊區順化市,是眾所周知的,在中部地區的越南。最阮生村油畫用於禮拜,他們表示,神秘的,性質為基礎的信仰古代越南。
在這些照片是拓鋇(雕像的夫人)繪畫,守護天使的婦女。阮生畫了只用一個印刷電路板製造圖紙線和黑色的形狀。在被印在黑色的,有時是工作完成的裝飾用色彩繽紛線。有些畫仍然印在鄉村文件。

第六組 廖奕祥

越南建築

在10世紀,村莊出現在此期間,據一些故事靈越南。古代越南使用木材建造房屋,以保護自己免受虎和狼。兩種類型的房屋被描繪的銅鼓;一個形狀的船和其他在一個形狀類似龜甲。

由於密集的湖泊,沼澤,河流,和高度濕潤的熱帶氣候,最適當的建築材料是用竹子和木材設立房屋低高蹺。在十九世紀末,房屋高蹺留在山區,中部,和平原全國各地。

為了適合在崎嶇的地形,聯合羅亞城堡是粘土製成潘文凱在實考在公元3世紀。該架構在中國的主權,從公元前2世紀到9世紀,包括各種結構像城牆,皇室成員的陵墓,堡壘,民間房屋,寶塔
越南順化中的文化影響的gardened型住宅是完全不同的管型房屋在河內舉行。
順化的架構被認為是一家集傳統的影響而依靠平面,城堡和城市中心,室內裝修,景觀結構當代建築
河內歌劇院 在十九世紀末,建築特徵的影響,新的建築風格所帶來的歐洲城市規劃和法國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東方文化。自回歸以來,在1975年,越南的架構已經令人印象深刻的發展。
許多新的城市和居住區,工業區,新的村莊,主要建築作品帶來了具有高度藝術價值的區域發展。如今,建築發展包括5個主要領域:室內設計,建築設計,環境設計,城市規劃,區域規劃。此外,問題的自發發展的城市,保護文物建築,和房屋建設的戰略問題,這些問題亟需解決。

第六組 李登順,李彗嘉

生活習俗及宗教信仰

傳統上,越南人有席地而坐的習俗。人們認為貼近土地有很多好處,可以除去人身上的一些疾病。陰歷新年,越南的老宿儒也通常席地而坐,彎腰趴下揮毫,用毛筆寫揮春.



從中國傳入的被稱為“三教”的“”在越南歷史上為主流的宗教信仰。越南自古受儒教文化影響較深,民眾大多具有濃厚的祖先崇拜思想,祭祖的习俗比較普遍。近代以來,由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西方宗教也逐漸進入越南,如:基督新教天主教等。除了以上這些由國外傳入的宗教,越南也有本土發展出來的宗教,比如:高台教和好教等。
越南現今的主要宗教包括:

  • 佛教:越南最大的宗教。越南佛教最原始是從印度傳入,大約在第一世紀初,印度商人已經經由海路進入越南了,其中有許多佛教徒的商人。因此,佛教開始傳入了越南。
  • 天主教1533年传入越南,发展迅速。法国统治时期取得合法地位。目前有信徒约300多万,南方的同奈省是越南天主教友最多的地區,教堂林立。也是一位法國耶稣会傳教士羅德(Alexandre de Rhodes)所发明。
  • 基督新教:1893年传入西贡,但遭法国殖民当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宣道会在越南打穩基礎。基督新教現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內、海防、河西、承天、廣南-岘港、波莱古、平顺等地。
  • 高台教:是1926年吴文昭黎文忠揉和佛教基督教道教儒教创立的本土宗教。
  • 和好教1939年黄富楚创立。该教为佛教的变体,但不建寺庙,用一块红布代替神像,供品为鲜花和清水。流行于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东川等地。

第六組 劉建良,廖奕祥

越南景點介紹

統一大會堂(ReunificationPalace)


  統一大會堂由法國殖民者所建,越南獨立後成為總統府。1975年越戰結束,北越共軍接收了此地,改為統一大會堂,做為會議廳使用。屋頂可供直升機起飛降落之用,大會堂前的草坪則停有坦克。四層樓高的大會堂擁有100間富麗堂皇的會議室、辦公室,現已開放給遊客參觀。防守穩固的地下室在越戰時,是南越政府主導戰事的重要基地。


動物園、植物園、歷史博物館 ( 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唷 )


  西貢河岸附近的動物園及植物園可讓人享受一下悠閒時光,這裡有一座歷史博物館,展出文物包含了越南4000年的古物,這裡還有西元2世紀時的古物,這些古物是在越南南部古老國家奧克歐的遺址挖掘出來的。除了這些,還有部分是由地中海海岸經由印度轉運過來的物品。


美軍罪惡館 ( 頗有感受 )
  1975年越戰結束後,越共政府為了譴責美軍之「暴行」,將一棟美軍建築物改做為陳列館,展示戰時的圖片文字。大門口幾輛彈痕累累的戰車首先將遊客帶回到兵荒馬亂的越戰年代。館內一張張滿是血淚的圖片更讓人不由得感受到戰爭之可怕。


編湯市場(ChoBenThanh)
  這裡是胡志明市最大的市場,市場內販賣的東西應有盡有,包括一般食品、南北雜貨、各式小吃攤、雜貨店。是深入觀察胡志明市居民生活的場所。


胡志明紀念館
  南北越統一後,越共政府成立此紀念館,陳列胡志明一生事蹟的紀念館。此館的建築為法式主體加上中國式的屋頂,為殖民地的建築特色。


紅教堂


  矗立在市中心的紅教堂,是胡志明市最鮮明的地標,為人們精神寄託所在。教堂是一棟美麗的法國殖民式建築,教堂前的花園廣場上豎立著一尊聖母瑪麗亞塑像,廣場不時聚集著許多前來休憩的人們,青年人喜歡在晚上到這兒約會。


古芝地道


  據說地道南通胡志明市城外的西貢河,西邊可抵柬埔寨。地道共分三層,叢林裡有許多秘密入口和小小的通氣孔。地道內有簡陋的醫護室、會議室、總司令室、廚房、餐廳等。這個隱密的地下總部,在越戰中卻是克敵致勝的重要關鍵之一。


西寧高台教
  高台教在越南是相當特殊的宗教,越南高台教的廟宇金碧輝煌的神觀建築,有別於一般寺廟,遠遠地就可以看到廟牆上一隻大眼睛,它的教義是指高地或至高無上的真理,而那隻眼睛就是真理的代表。廟內的神壇上供奉著佛祖、孔子、老子,以及其他古聖先賢的雕像,高台教主要融合了佛、儒、道三大教,而凡是世界上對人類有所貢獻的偉大人物都是其信仰的對象。


頭頓
  法國殖民時期頭頓即以其綿長的白沙灘而聞名,越戰期間更是美軍休閒渡假勝地,目前也是越南最重要的經濟特區之一。在頭頓除了享受海邊戲水弄潮之樂外,還可參觀鯨魚廟、保大皇別墅、耶穌山、媽祖廟、臥佛寺等。


【河內Hanoi】
  河內是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也是北越最大的城市,華人極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河內是越南傳統文化的搖籃。它的歷史最古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當時越南人的祖先已居住在紅河三角洲各處。河內本身就是座很漂亮的城市,十五世紀時,昇龍以36條交錯的棋盤式大道而遠近馳名,至今完好地保留在舊市區,訴說著古昇龍城的悠久歷史和風采。新市區是整齊寬闊的林蔭大道,在眾多湖泊的裝扮下,有種庭院深深的幽靜,給人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


越南的節慶:
越南傳統民間節慶,是越南民族珍貴的歷史文化寶藏,從民間節慶儀式中,可以看到民間的藝術風格。


拋繡球
  是越南歷史悠久的傳統體育性活動,據史學家說:越南的拋繡球始自雄王時代,是富壽、諒山、高平、北件等地女性們一項高尚的體育活動。繡球是用布札成像橙子一般大小,中間可放入稻草或棉花,外面則是美麗的彩色布條,並附有一條帶子用來打繡球時用的。通常拋繡球舉辦的地點是在寬廣平坦的草坪上,中間豎立一支高竹竿,上面掛著一個半徑50公分的竹圈,上面扎著青、紅紙條,以及一面五色旗幟,象徵春節盛會的靈魂,參加拋繡球的女子分為兩組站在廣場兩端,每邊輪流拋一次,直到任何一方把繡球拋過頂的竹圈者為勝方,而參觀拋繡球比賽的普遍以男孩子居多。拋繡球活動通常會進行數天,這也是少年少女們尋覓知己好友的機會。


◎越南的飲食文化:
  傳統的越南菜具有獨特的地方風味,值得老饕們好好品嚐一番,這也是為什麼胡志明市現今,雖然各式各樣的餐廳林立,但傳統的越南餐廳仍能獲得許多外國遊客青睞的原因。越南菜是中南半島國家中最具特色與美味,可提供多樣化的精緻菜餚,除了米飯是主食之外,牛肉、豬肉、海鮮、雞肉、鴨肉都有,同時也運用南洋地區特有的香料,如檸檬草、羅勒、薄荷、芹菜及新鮮的萊姆果等,另外還有著名的沾醬魚露。基本上而言,越南菜著重於辣和酸。


  此外,越南每個地方也有其獨特風味,例如北部有河粉、蟹湯粉、螺湯粉、烤肉粉、、凍肉、烤魚肉、螺蒸薑汁、豆麵糯米飯、木鰲糯米飯、瘦肉團子、豬腿等。中部有豬腿粉、瓜類、炙蝦膾餅片、占米糕、夫婦餅、粉糕、蘇州餅等。南部則有生魚酸湯、石缽魚、椰汁豬肉、鴨蛋蒸磋魚、繕鍋、春捲、煎餅、塘虱魚葫蘆瓜湯、豬頭酸瓜…等。


  事實上越南人在飲食文化上受到中國相當大的影響,甚至許多食品的作法是來自中國。此外,由於越南境內種族複雜,各有自己特別的烹調法,所以現在所謂的越南菜,多少已摻雜其它菜系的口味。對一般遊客而言,越南的「吃」算是相當便宜,在最富盛名的傳統越南餐廳約每人三、四美元左右,當然路邊的消費更便宜,一美元便可吃一頓,不過小心在外國嬌生慣養的腸胃,可能受不起當地的衛生環境,可免則免。

越南人雖然也製作各式甜點,如豆沙糕、千層糕、榴槤糯米飯等。


第六組 李彗嘉

關於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側,東濱南中國海,西鄰寮國(邊界1.555公里)和柬埔寨(982公里),北與中國大陸(廣東、廣西、雲南)接壤(1463公里),南與馬來西亞隔海相望。地形全境呈狹長S型,可分為三個自然地理區:北部紅河三角洲、中部高原及南部湄公河三角洲。首都河內。越南係社會主義共產國家,全國行政區劃分五十七個省及河內、胡志明市、海防及峴港等四個直轄市,省市之下設縣、郡,各級政府設有人民委員會及人民議會。首都河內人口260萬人、胡志明市450萬人,海防市150萬人。

  越南係共產黨一黨專政,國家主席為虛位國家元首,內閣為最高行政機關,名義上向國會負責。目前內閣有十七個部會及七個相當部級之委員會,共黨中央政治局為政治最高實權機構。越南最高政治職務依次為共黨總書記、國家主席、國會主席、總理。由全國54種民族語言中選出一種最好聽,較普遍的作為越南語。大部分人員除越語之外,略通華語、英語、法語,廣東話在華人之間亦普遍。越南宗教信仰自由,大部分人民信仰大乘佛教,約佔全國宗教人口百分之五十三,天主教百分之四十;道教百分之六(道教包括二大教派:西寧省之高台教、安江省之和好教);另有少數基督教徒及回教徒約佔百分之一。

  北越有春夏秋冬;南越僅雨、旱兩季,5-10月為雨季;11-4月為乾季,氣溫約20℃-33℃,10月日短夜長;4月夜短日長,12月最冷。北部四季分明,每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為明顯冬季,與屏東、高雄相似,七月至十月間時有颱風及水災。胡志明市今天的天氣與氣溫;河內市今天的溫度與氣溫;海防今天的溫度與氣溫。越盾均為紙幣,無硬幣,面值有200、500、1.000、5.000、10.000、20.000、50.000及100.000等八種單位。人民幣可以在北越地區流通,尤其是海防市,南越大城市裡,由於許多台商,所以部分商店也接受台幣。

  越南人飲食習慣略似中國人,越南菜餚亦頗有名氣,商旅人士來越,亦可發現有中國菜、日本菜、韓國菜及西式餐廳。在大都市中可選擇的菜餚很多,中小型的城鎮,則以越式食品為主。惟越南衛生條件較差,冰塊、生菜(越南菜餚,經常佐以生菜),宜避免食用。自來水不宜生飲,最好飲用煮沸過或購買瓶裝礦泉水。
越南的歷史點滴




  北越的紅河三角洲曾經是一個交通孔道,各個不同種族的人都經由這裡來到越南,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中國長江流域的駝族。這支2000年前來自中國的越南人,好幾個世紀以來一直留在北方,其所形成的越南文化包括佛教在內,受中國影響很深,而且逐漸向南遷移。秦始皇時成為中國藩屬,其內部有丁朝、李朝、陳朝、阮朝相繼執政,與中國的關係持續到19世紀。

  之後法國勢力趁中國外患時入侵,阮朝曾請清朝協助,結果戰敗,在中法順化條約中,越南成為法屬殖民地,被法國統治了約70年。這期間(1930年)胡志明在香港創立越南共產黨,1941年又在中國南部成立越南獨立同盟。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南半島各國紛紛獨立,1945年胡志明也宣佈越南獨立。1954年法越戰後,越南卻造成分裂局面,以北緯17度線劃界,南越屬法、北越受中共掌控。

  但越共不斷南侵,想控制非共產的南越,因而引發歷時10年的越戰,美國曾派兵300多萬助戰,然而長年征戰令美軍反戰情緒激昂,南北越人民仇恨加深,1973年雙方終於決定談判:美軍撤兵,南北越以北緯17度為界,互不侵犯。但越共在美軍撤後仍不斷南侵,1975年南越首都西貢淪陷,1976年南越投降,整個越南就在以河內為首都的越共治理下統一了,西貢則被更名為胡志明市。現在的越南已經逐漸由戰爭的破壞中恢復,在共黨政府新的自由政策下,市場經濟已經逐漸抬頭,而且南越(尤其是胡志明市)對這個經濟原動力適應得比北方還要快呢!
國風民情:


  越南原名西貢(Saigon),境內至少有54個少數民族,如拉德、嘉萊、巴納、巴登、芒…等族,華人也不少(佔全人口15%),在胡志明市有世界最大的華人區。1987年越南開始逐步開放觀光。越南是農業國,農業人口佔60%,笠帽是越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備品,成為越南人的標誌,最有名的是順化笠帽。此地人還愛戴綠帽子,認為是一種榮耀的象徵,當官的、當兵的都戴綠帽,一般人也戴。越南古代是母系社會,因而有娶老公、嫁老婆的習俗,所以女人在越南地位還是很吃重的。越南女子穿的國服著叫長衣,類似中國的旗袍,但衩開到腰上,裡面再穿長褲,多為綢緞料,是30年代一位越南藝術家設計的,多半在重要儀式時穿。

  越南因為人口多交通亂,顛峰時間一眼望去單車、機車一大把,紅燈綠燈亂闖,橫來直去實在怕人,居民多以單車摩托車代步,再重的貨物也用單車、機車載,因而形成越南的一大特殊景觀。低漥地區居民多住高腳屋。越南男性每人要當兩年兵,讀完大學就不用當兵。
都市與旅遊景點:
南越:  胡志明市始建於17世紀,是前首都,原名西貢,有"東方巴黎"之稱。全市分15個內郡(區)6個縣。西貢河流經此城,河畔西貢港馳名東南亞。如今的胡志明市已成為全國的經濟、國際交易、及旅遊中心。美軍戰爭紀念館陳列著越戰期間,美國人使用的武器與戰爭對越南的傷害。胡志明紀念館建於1863年,以法式主體加上中式屋頂之建築,在西貢碼頭附近。紅教堂採羅馬式建築,乃胡志明市之市標,1877年起用,已有百多年歷史,可順便參觀旁邊1891年啟用的百年郵局及天后宮。統一府在教堂北邊,是1868年建的法國總督府,後改為總統府。市政廳於1908年建,在教堂後方的阮文惠大道上。駙馬廟為陳朝國王黎文悅之女與一中國男子的淒美故事。迦藍寺是胡市最早之建築(17世紀末建),是一所佛教寺廟,裡面主要供奉關聖帝君。堤岸區為世界最大華人區。 古芝是胡志明市的6縣之一,有人口25萬,被列為英雄縣,也有"鋼地銅城"的稱號。古芝地道位在胡市西北70公里的Cuchi區,二次大戰開始挖掘,5年中一點一滴築起,越戰時已成地下堡壘。面積200哩,由數十條寬不及80公分的地下道交相連結,縱橫全長250公里,蜿蜒曲折有如蜘蛛網,可藏近1萬人。戰時時人稱越共總部,或紅色首府,越共在地底活動可10天半月不出來(內有炊事房、醫務室、會議廳…設備齊全),出入口有好幾個,僅25×30公分,多以房舍植物為掩護,越共由此爬到西貢河畔突襲對岸美軍,(1966年美軍25師進駐古芝區)可說是越共戰時神出鬼沒的地下根據地、暗殺特區。1976年越南政府開放觀光,才揭開此古芝濱亭地道神秘的面紗。

  美拖位於湄公河三角洲,距離胡市90公里的小市鎮。水上市場於九龍江平原上水道交錯的水鄉風貌,在此您可以乘船遊湄公河,看水上市場與水上人家的生活風貌。泰山島(也稱水果島)參觀熱帶果園。椰子島划獨木舟:穿越叢林、水鄉小徑、參觀養蜂場,感覺非常棒,有如回到越戰叢林的景象。永長寺寺內供奉數位百年高僧之肉身。

  大勒位於1500公尺高山上,是個避暑渡假的迷人都市(氣溫常保15℃),可乘馬車觀光,或騎馬馳騁青草坡或泛舟湖上。情人谷、嘆息湖、金利瀑布、華人廟宇。頭頓是一處海灣特區,越戰期間美軍專用之海濱渡假勝地,有越南芭達雅之稱。市區可參觀大佛寺、睡佛寺。基督山可俯瞰全市風貌,眺望佇立海中的媽祖廟。鯨魚廟有一通靈救人的鯨魚傳說。保大帝皇殿末代皇帝之宮殿。 芽莊搭船出海參觀海產養殖中心,遊離島風光;風中石、仙女嶺、天母廟、古塔及海洋博物館。
中越


  順化是阮朝時期的都城,參觀以古都王宮為主,您可搭船遊覽香江河。蜆港越南的第三大港。
北越  河內是座古都;越南傳統文化的搖藍,在紅河右岸。1010年李朝定都於此,名為升龍城;1831年阮朝定為東京,改名河內,現為越南首都,有國際機場,航班遍及世界各國,台灣有直飛班機。生龍橋紅河上的升龍橋在機場往河內市路上,是越南最壯觀的鋼橋,橋身兩層上長5公里,走汽車,下長7公里是鐵軌,過了橋就是河內市。胡志明陵位於列寧廣場上;一柱廟在陵後方公園裡的蓮花池畔。西湖是河內最大的湖(450公頃)湖上有海鮮畫舫可用餐,河內古城舊址環繞在西湖周圍。文廟於1070年建,是越南史上第一所大學,兼具廟宇與書院,共分4區,是中國與越南文化交流的見證。還劍湖在市中心。木偶戲院夜裡可至升龍水上木偶戲院,觀賞此地獨有的水上木偶劇。

  海防在河內東方102公里,是越南第一大港、第二大城,有'紅色火焰"之城別稱。此地海鮮有名,居民半數航運、半數是農民。突山海灘是北越最大海灘,距海防21公里,有9座小山丘,又叫九龍山。漁船有中古世紀味道。貓灣國家公園距海防80公里的海上,小島密佈,最大島即貓灣島,島上有500多種太古時的動植物,也有龍蝦、海龜、蠔的養殖場。下龍灣位於廣寧省,在東京灣250哩的海面上,距海防70公里,是世界八大奇景之一,在3.800平方公里的海面上散落著1.600座以上的石筍狀小島,有"海上桂林"、"海上石林"之稱,過去曾經屬於我國的廣西省。

  越南位處於印度支那半島(中南半島)的東側,北緯8.35度~23.4度,東經102.8~109.4度,東西窄而南北長,呈現細長的S形。北鄰中國,西與寮國、高棉接壤,東側到南側臨南中國海,海岸線長達3260公里。越南有四分之三是山地,西側縱貫南北的長山山脈,形成了越南與寮國、柬埔寨間的天然障蔽。由於東部面海,由北到南有許多大大小小東西向的河川,河川下游形成三角洲,其中以南越的湄公河三角洲最為廣闊。

  越南人口於1999年4月1日所普查的結果是76,324,753人,土地面積330,991平方公里,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為主,百姓多尊崇孔子之儒家思想,本公司希望能拋磚引玉,跟大家一起來深入瞭解越南的文化藝術,地理交通、民族歷史,娛樂經濟、風俗民情。


第六組 李登順

越南文化

多數越南史學家認為,在中國文化傳入以前的史前時代,越南就已出現了本國文化的源頭——東山文化
雖然中國文化被認為是對越南傳統文化影響最大的外來文化,但京民族仍然保留并發展了很多本民族的固有文化,經過千百年來對中國文化的吸收和融合,逐漸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越南文化。
自古以來,越南本土文化即與多種外來文化相融合,除了對越南影響最大的中國文化,越南文化亦受到少量來自古印度占婆等國文化的影響,近代以來,則受到一些西方國家(法國、俄國、美國)文化的影響。
公元10世紀獲得獨立以後,越南開始向南擴張,占城國(現在的越南中部)和高棉帝國的部分(現在的越南南部)土地被納入越南版圖。這也導致了越南文化的一些細微的地區差異的出現。在法屬時期,越南文化亦受到很多來自歐洲的影響,包括天主教的傳播和拉丁字母的使用(越南是現今東南亞唯一一個使用拉丁字母表記國語的非島國國家)。進入社會主義時代以來,越南人的文化生活受到很多來自政府控制的媒體和共產主義文化的影響。數十年當中,外來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影響被降低,而來自同是共產主義國家的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古巴等國的文化被受到重視。1990年代以來,隨著越南的革新開放政策,越南開始重新接受亞洲、歐洲和美洲的文化和傳媒。

第六組 全員

越南大戰

不安的"安南"

" 安南 "這個現稱越南人民共和國的狹長國度,自古即為中國的蕃邦,從法皇拿破崙三世開始到 19世紀末,歐洲強權國家對中南半島法國對這一地區的控制權才算完全建立。胡志明( Ho Chi Minh )的掘起,對於越南的歷史發展影響甚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越南復國之士加上來自中國進行赤化的共產黨員對法國殖民抗爭活動持續不斷,直到德國攻佔歐洲大陸,法國淪陷,遠在亞洲印度支那的殖民主義者,即向當時的亞洲強勢---日本靠攏,接受日本佔領;因而使得抗法份子進而轉向中、英、美等同盟國求援繼續抗爭。大戰期間,以越南愛國領袖身份接受蔣介石( Chiang Kai Shek )政府政治庇護的胡志明,在 1945年日本投降後,率領著在 1941年中國境內組成的" 越南獨立同盟 "( 越盟 )及一批訓練精良的越軍,隨著準備赴越南北部受降中國軍隊迅速進入河內(Hanoi),取得抗法越南領袖的地位,隨即在該年 9月 2日建立了包括全越南在內的" 越南民主共和國 ",但此時並未公開其具有共產主義色彩的本質。

另一方面,在越南南部接受日軍投降的英軍,將原本遭囚禁的法軍釋放並予以武裝,很快的便又恢復了對越南南部的殖民統治,並於中國軍隊受降完畢撤離後重回北越,與胡志明政權談判數次無交集之下,於南越成立了以法國政府為後盾的越南政權與北越的胡志明政權對抗;從此開始,越盟正式與法國翻臉交火,退入鄉間,展出對法國的" 解放戰爭 ",此時其濃厚的共產色彩逐一浮現。這場法越戰爭前後延續了 8 年之久,雙方軍民延續了 8 年之久,雙方軍民死難共計約92,000人,最後法國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無暇再支援亞洲殖民戰爭,終於 1954年 5月 8日向越盟低頭,並經國際大規模協調達成停火協議,遂於 1954年 7月21日於日內瓦簽署和平協定。此一協定將越南依北緯 17度剖分為南北兩部,並約定 2 年後的 1956 年舉行全越統一選舉,此時胡志明所領導的北越政權日益壯大,許多無法接受共黨統治的北越人民紛紛南移投靠由美國支持的吳廷琰( Ngo Dinh- Diem )政府," 全越普選 "已無法達到公平的結果,並得到在聯合國中地位最高的美國支持下拒絕合談及選舉,日漸形成南北兩極化的對立,越南的政權爭奪戰再次展開。

美國的介入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相較於歐洲各國忙於戰後重建,美國躍升國際舞台成為世界強;韓戰後,共產主義赤化世界的野心逐漸擴大。越戰初期,美國僅向其所支持的吳廷琰政權提供武器及顧問,協助對抗共黨暴動,但在中國及蘇聯共黨後盾下威脅日益增大之下,美國對越戰的投入也愈陷愈深。1964年北越正規軍( NVA )大舉南侵,次年2月南越岌岌可危,美國總統詹森( Lyndon Johnson )下令空軍轟炸北越,四星期後,3,500 美國海軍陸戰隊從" 大南 "( Da Nang )登陸,美國正式" 干預 "越南內戰,越戰的" 美國化 "便由此開始。

美國加入越戰至 1968 年達到顛峰,赴越美軍人數已達 500,000名,一般士兵平均年齡21歲,多數為全美各地徵兵處召集而來。截至1968年 12月 31日,美軍在越南的死亡人數已高達30,568 人,同時期北越的滲透活動比預期的還要活躍,加上美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漲,在強大的政府壓力下,美國總統尼克森( Nixon )計劃開始撤出美軍地面部隊。1975年 4月 29日西貢淪陷。

越南年表 1945 ~ 1975

1945年

胡志明宣佈越南獨立,並成立"越盟"(Viet Minh);法國拒絕承認,並再次佔領"印度支那"為殖民地。

1953年 11月

法國陸軍攻打奠邊府(Dien Bien Phu)與越盟部隊激戰。

1954年03月

北越重鎮奠邊府為50,000名越盟士兵所圍,全軍盡沒。

5月07日 奠邊府淪陷。

7月20日 法國與越盟同意結束敵對狀態,並以北緯17度將越南劃分為南北兩區。北越由胡志明和越盟建立一具有共產色彩的政權,以河內為首都;法國部隊帶領著數千名反共產主義的人民,以吳廷琰為總統,建立一個反共產主義的---越南共和國( RVN )。

1959年

來至北方的滲透者以變成共產黨在南越最重要的支援。北越軍( NVA )和寮共聯手編組了一支特殊運輸部隊,並利用一條貫穿全越的叢林便道交織成一道密集的運輸網路,對於潛伏在南部的越共( Viet Cong )提供了最快速的資源補給,這具體的威脅已直接影響美國對越南的顧問、武器裝備及戰術策略方向。

1960年12月

河內政權在南越創立"國際解放陣線NLF(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即越共,於游擊戰中發現約700人的美軍顧問團、南越政府軍( ARVN )及吳廷琰政府正積極從事動員徵兵。

1961年

甘迺迪( John F. Kennedy )就任美國總統,突然對南越擴充部隊及經濟援助以幫助平息日益擴大的暴動問題。當時越南約有16,000名美軍顧問。

1962年02月

美國三軍聯合參謀總部設立"美軍駐越軍援司令部"( MACV )。

1963年 11月01日 美國對吳廷琰政府推動武裝政變,吳廷琰與其兄身亡。

11月22日 甘迺迪遇刺,詹森( Lyndon Johnson )就任美國總統。

1964年08月02日 美國驅逐艦於公海之東京灣遭北越巡邏艇攻擊,美軍立即發動空襲北越沿岸,美國總統詹森更要求國會全面性通過所謂"東京灣決議案",並授權採取所有的必要措施,包括武力的運用,以保護美國部隊、顧問組織及幫助需要外援保衛其自由的東南亞共同防禦條約會員。

1965年 3月 2日 :美國展開對北越連續性轟炸行動。這項名為"霹靂轟炸"( RollingThunder )的空戰計劃共持續 3 年之久,落在越南土地上的炸彈,超過二次大戰期間落在歐洲大陸上的炸彈總數。

03月08日美國第一支地面作戰部隊---海軍第 9 陸戰團由南越的 Da Nang 登陸。

05月

為確保西貢周圍美軍基地安全, 美國總統詹森批准派遣第 173 空降旅前往越南,駐守西貢西北之Bien Hoa,此時美軍已在越南投入超過50,000人。

07月 28日 美國總統詹森宣佈展開對越軍援計劃,每月增派 17,000 名並逐月徵召35,000人入伍訓練,以達到年底175,000名的目標;並編制第 1 騎兵師( 空中機動 )其它如第 101 空降師、第 1 步兵師及數以百計的後勤單位開赴越南,此時美國已決定全面介入越南戰爭。

11月

北越軍第 66 團先遣部隊沿著德浪河( Drang )從柬埔寨邊境進入越南中央高地,美軍第 1 騎兵師出動大批直昇機中隊直接進入高地並與北越軍正面衝突,由於美軍第一次運用空中機動作戰相當成功,這項戰術也廣泛被運用往後的越南叢林;經過 35 天激戰,北越軍第 320、33、66 團共損失 15,00 多人,美軍陣亡 305 名,這場意義重大的德浪河谷保衛戰,不僅是戰術上的成功,更確保了美軍特種部隊在波萊梅( Plei Me )基地的安全,同時也是美軍第一次與北越軍隊正面衝擊,一場詭異血腥的纏鬥正式展開。

註 : 1965 年 7 月第 11 空中突擊師改名為第 1 ( 空中機動 )騎兵師。

11月08日 美軍第 173 空降旅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抵抗,一支精銳的越共部隊緊緊的包圍著美軍營區使得空中及火砲支援無法奏效。

1966年

美軍第25步兵師於年初抵達越南。主要負責西貢以西及西貢河沿岸的防線。其中兩個旅並同時支援介於西貢與敵軍基地間Tay Ninh省之安全。圍繞在高地四周的幾個主要城市─Pleiku、Kontum、Ban Me Thuot和Da Lat皆由美軍與南越部隊駐紮,少數穿越高地的公路倚賴美越聯合部隊防守並增派陸軍特種部隊與當地的原住民Montagnard對企圖橫越邊界的敵軍加以監視。

02月

北越部隊錯估位於A Shau山谷內的特種部隊營區,使得北越軍大量的儲備軍需並大規模的由高地向山麓下滲透。美軍在1966~1969年間於高地的多次衝突曾被後人廣為描述,但多為一些無用的掃蕩搜查行動,其主要的幾場戰役都是由北越部隊發動的。

第六組 陳政勳

越南傳統服飾

  1. 服飾:
    古代時,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種套頭的衣服和長裙。到了中世紀,平民穿褐色 布衣,官吏穿藍葛衣。到了15世紀後,富者通常穿錦羅沙葛,參加祭祀和宴 會時穿紅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們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赭色粗 布衣。法國人進入越南後,平民的衣著開始有了較大變化,婦女穿結紐上衣 和褲子。進入現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裝,婦女穿花色窄袖長袍。越南 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婀 娜多姿,下擺舒展,開衩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 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鐲、戒 指,多留披肩長髮,或用髮夾束於腦後。
  2. (2005.3.3) 越南的國服“AO DAI”長衫,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越南旗袍,長衫是越南女性獨特的傳統服飾,通常以絲綢類質料輕盈軟薄的布料裁剪,款式類似中國旗袍,但衣服自腰以下開高衩,配上同花式或白色布料的寬鬆長褲,不論蹲、坐、騎車都很方便。 越南長衫除了手工精細考究外, 還相當講究穿著的身段,因此每個人穿起來都要非常合身好看。這種已成為越南國服的傳統服飾,有點類似中國的旗袍,長衫部分,腰部以上裁剪得非常合身,歷部以下寬敞,左右各開叉至腰部,內著寬筒喇叭褲,極合身的上衣配上飄逸的裙擺及長褲,無疑將嬌小的身材襯托得更優美,(特別是開叉下若隱若現的小腹)可能大多數人對越南人都有這樣的印像“頭戴竹笠,身穿開叉長衫及一襲長褲”。
    現在越南女性所穿的國服,無論在布料、色彩或款式方面,都和從前有些變化,從前的裙擺比較長,而現在的長度約離地面十至二十公分,年輕少女則偏好及膝的長度,以方便駕駛摩托車,此外,從前的服裝顏色極富地方色彩,北越婦女喜好茶色,中部婦女偏愛紫色,南部婦女卻喜愛白色或前面繡花,現在基本上沒有什麼分別。
    數十年前,越南婦女在外出或見客人時,多是穿著長衫,但1945年革命成功後,政府曾經針對服裝作過改革,於是穿“國服” 的有越來越少,加上實際生活中的方便和西方文化的影響,目前這種國服只有在結婚、慶典等比較正式的場合才穿了。
    近年來,越南政府也開始鼓勵婦女在正式場合穿著國服,同時也規定初中以上的女學生以傳統的服裝作為校服。 1954年, 越南南北分裂後,北越政府將越南服裝作了一次改革,中部、北部婦女以穿白短衫(AO BABA為圓領,長袖、前面有扣子,兩旁有口袋)黑色長褲。除了長袖外,也有人穿半袖或無袖的短衫,短衫基本都在長褲外。
    越南的現代女性,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較深,服飾上也較為西化,特別近年來對外開放,外國的時裝充斥市場,年輕人似乎將牛仔褲視為“現代”的符號,而胡志明市也有不少女性開始穿著西式裙裝,甚至在某些場所也可以看到迷你裙。但大多數的越南婦女仍然相當保守。
    越南媳婦表示,越南高中以上學生,一般穿著的服裝是白色,上班族婦女則以藏青色或深藍色為主;至於粉紅色系的服裝,她們認為,「女老師」都穿這種顏色。
    長衫=越南國袍,有如中國的旗袍。現只有正式場合穿著、學校、空姐、服務生、高級妓女、結婚、主持人、店員、黨營機構的女員工也都是穿國服的喔!
  3. (趙青 2004) 越南長袍男女都穿! 國家副主席出席活動穿的是它,女學生上學穿的是它,外交部女發言人召開記者招待會穿的仍是它,這就是在當地人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越南長袍。當地有人稱其為“越南時裝中的時裝 ”,而到過越南的朋友一定會為這裡身著長袍的女子所吸引。 越南長袍大約出現於18世紀末的中部地區,它結合了越南北中南三個地區一些民族服飾的優點。在其發展過程中,式樣也不斷變化,有時寬鬆、有時緊身;有時高領、有時矮領。經不斷發展,現已成為具有越南特色的服飾。
    現代越南長袍式樣和中國旗袍有些相似,一般由綢緞縫制而成。長袍多為立領,分內外兩件,外面是窄長袖過膝長裙,上緊下寬,兩側開衩至腰際;裡面一般是長及腳面的寬腿白色綢褲。越南長袍顏色豐富,但一般為純色,年長的多穿顏色深的,年輕的穿顏色淺的。不少長袍的胸襟和前擺上繪(過去多為繡)有圖案,以古樸圖案和花草為主,不少是暗花,總體感覺清新飄逸。長者所穿長袍很多要繡上金線。
    越南女子身材很苗條,穿著裹身的長袍能夠恰到好處地襯托出身體的曲線、柔美的體態;走起路來,前後裙擺隨身而動,感覺如行雲流水一般,顯得婀娜多姿、含蓄端莊、極有韻味。
    與中國旗袍相比,越南長袍的穿著在當地要普遍得多,每個女子或多或少都會有長袍。當地女子在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喜慶場合,逢年過節、出席禮儀儀式等皆可穿著長袍,當然長袍的莊重程度不盡相同。在越南南部和中部,身體發育起來的女中學生上學普遍要穿純白色長袍。越南航空公司的空姐也統一穿這種服裝。越南各年齡段的女子皆可穿著長袍,而味道各異,年紀大的穿著顯得雍容穩重;中年女子顯得頗有風韻;少女則顯得樸素清純。
    說了這麼多,還要澄清一個普遍的誤解。越南長袍其實不僅是女子的服飾,男子也穿,只不過現代社會中已不像女性那樣普遍。男子長袍式樣與女子的相近,但比較寬鬆,前後擺稍短,顏色比較單一,多為深色,現一般在出殯等重要場合才穿著。
  4. (2004-9-21) 越南的服裝工業需要有資格的技師!   越南的服裝和紡織出口有巨大的潛力,但是缺乏針織的高品質原材料供應來源,有資格的技師和時裝設計師。   越南的服裝工業絕大多數是為外國夥伴做外部來源工作,這是由於服裝染色布匹接近休眠。紡織染色工業最近正在進行技術升級,更新幾乎50%的設備,技師缺乏專業技能和資格。絕大多數的技師沒有能力或者技能掌握技術,他們在利用新設備或者先進的技術時,出現生產力的低效率。設備的操作僅僅達到最佳能力的70%-80%,而製造的產品不能夠全面滿足國內和國際市場標準。
      老技師和老工廠在與服裝製造領域有關的纖維-紡織-染色領域在生產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但是他們在更新新技術方面就表現出弱點,這是由於他們缺乏新技術的知識。此外,年輕的技師得到更多最新的教育和快速更新的新技師,但是缺乏實踐經驗,通常需要3-6月份的額外培訓時期。
      

  1. (2005.1.9) 2004年越南鞋類出口創彙達2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排在中國、中國香港和意大利之後,居第四位。
  2. 越南鞋類出口的主導產品為運動鞋和女鞋,市場銷量大,競爭力較強。
  3. 報導稱,歐盟是越南鞋類出口的主要市場,不僅給予越優惠稅率且不設數量限制。美國是鞋類出口有潛力的市場,特別是給予越最惠國待遇後,運動鞋、皮鞋和拖鞋出口前景看好。
  4. 報導稱,像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越南制鞋業主要依賴來料加工,出口增加值僅為25%。越工業部最近要求,在今後幾年內,需明顯提高使用國內制鞋原料的比例。

   第六組 劉建良

越南都市與旅遊景點

南越
1胡志明市:始建於17世紀,是前首都,原名西貢,有"東方巴黎"之稱。全市分15個內郡(區)6個縣。西貢河流經此城,河畔西貢港馳名東南亞。如今的胡志明市已成為全國的經濟、國際交易、及旅遊中心。
旅遊景點美軍戰爭紀念館:陳列著越戰期間,美國人使用的武器與戰爭對越南的傷害
胡志明紀念館:建於1863年,以法式主體加上中式屋頂之建築,在西貢碼頭附近
紅教堂:羅馬式建築,乃胡志明市之市標,1877年起用,已有百多年歷史,可順便參觀旁邊1891年啟用的百年郵局天后宮
統一府:在教堂北邊,是1868年建的法國總督府,後改為總統府
市政廳1908年建,在教堂後方的阮文惠大道上
駙馬廟:陳朝國王黎文悅之女與一中國男子的淒美故事
迦藍寺:是胡市最早之建築(17世紀末建),是一所佛教寺廟,裡面主要供奉關聖帝君。
堤岸區:世界最大華人區
 
2古芝:是胡志明市的6縣之一,有人口25萬,被列為英雄縣,也有“鋼地銅城”的稱號
旅遊景點古芝地道:位在胡市西北70公里的Cuchi區,二次大戰開始挖掘,5年中一點一滴築起,越戰時已成地下堡壘。面積200哩,由數十條寬不及80公分的地下道交相連結,縱橫全長250公里,蜿蜒曲折有如蜘蛛網,可藏近1萬人。戰時時人稱越共總部,或紅色首府,越共在地底活動可10天半月不出來(內有炊事房、醫務室、會議廳…設備齊全),出入口有好幾個,僅25×30公分,多以房舍植物為掩護,越共由此爬到西貢河畔突襲對岸美軍,(1966年美軍25師進駐古芝區)可說是越共戰時神出鬼沒的地下根據地、暗殺特區。1976年越南政府開放觀光,才揭開此古芝濱亭地道神秘的面紗
 
3美拖:位於湄公河三角洲,距離胡市90公里的小市鎮
旅遊景點水上市場:九龍江平原上水道交錯的水鄉風貌,在此您可以乘船遊湄公河,看水上市場與水上人家的生活風貌。
泰山島:(也稱水果島)參觀熱帶果園。
椰子島
划獨木舟:穿越叢林、水鄉小徑、參觀養蜂場,感覺非常棒,有如回到越戰叢林的景象。
永長寺:寺內供奉數位百年高僧之肉身
 
4大勒:位於1500公尺高山上,是個避暑渡假的迷人都市(氣溫常保15℃),可乘馬車觀光,或騎馬馳騁青草坡或泛舟湖上
旅遊景點有:情人谷、嘆息湖、金利瀑布、華人廟宇
 
5頭頓:是一處海灣特區,越戰期間美軍專用之海濱渡假勝地,有越南芭達雅之稱。市區可參觀大佛寺、睡佛寺。
旅遊景點基督山:可俯瞰全市風貌,眺望佇立海中的媽祖廟
鯨魚廟:有一通靈救人的鯨魚傳說
保大帝皇殿:末代皇帝之宮殿。
 
6芽莊:搭船出海參觀海產養殖中心,遊離島風光;風中石、仙女嶺、天母廟、古塔及海洋博物館
 
中越
1順化:是阮朝時期的都城,參觀以古都王宮為主,您可搭船遊覽香江河
2蜆港:越南的第大港
 
北越
1河內:是座古都;越南傳統文化的搖藍,在紅河右岸。1010年李朝定都於此,名為升龍城;1831年阮朝定為東京,改名河內,現為越南首都,有國際機場,航班遍及世界各國,台灣有直飛班機。
旅遊景點生龍橋:紅河上的升龍橋在機場往河內市路上,是越南最壯觀的鋼橋,橋身兩層上長5公里,走汽車,下長7公里是鐵軌,過了橋就是河內市。
胡志明陵:位於列寧廣場上;一柱廟在陵後方公園裡的蓮花池畔。
西湖:河內最大的湖(450公頃)湖上有海鮮畫舫可用餐,河內古城舊址環繞在西湖周圍
文廟1070年建,是越南史上第一所大學,兼具廟宇與書院,共分4區,是中國與越南文化交流的見證
還劍湖:在市中心
木偶戲院:夜裡可至升龍水上木偶戲院,觀賞此地獨有的水上木偶劇。
 
2、海防:在河內東方102公里,是越南第一大港、第二大城,有‘紅色火焰“之城別稱。此地海鮮有名,居民半數航運、半數是農民
旅遊景點突山海灘:北越最大海灘,距海防21公里,有9座小山丘,又叫九龍山。漁船有中古世紀味道。
貓灣國家公園:距海防80公里的海上,小島密佈,最大島即貓灣島,島上有500多種太古時的動植物,也有龍蝦、海龜、蠔的養殖場
下龍灣:位於廣寧省,在東京灣250哩的海面上,距海防70公里,是世界八大奇景之一,在3.800平方公里的海面上散落著1.600座以上的石筍狀小島,有“海上桂林”、“海上石林”之稱,過去曾經屬於我國的廣西省。
第六組 李登順

傳統食物

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越南人的歷史就寫在他們的食譜與菜單裡。 ★中國+法國,口味獨一無二西元前100年到西元939年,越南曾被納入中國版圖長達千年,在那之後也一直是中國的藩屬,直至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又被法國人侵略與殖民。

越南菜融合中國菜和法國菜的烹飪技法,又因為貿易影響,也受到印度料理的間接暈染。中國人帶來米食文化、筷子文化及油炸等烹飪方法,法國人則帶來嫩煎、燉煮等技巧。

北越料理受中國影響較深,而南越受到印度、泰國的影響,大量使用香茅、羅勒(九層塔)、薄荷、辣椒等,口味較辣。

★經典河粉,融合北越南越精髓

越南最經典的牛肉河粉,據信起源於10世紀蒙古入侵帶來食用牛肉的習慣,融合中國人的米食(河粉是一種米條)而來。而河粉最關鍵的高湯,則融合了法式高湯的精髓。

1954年越南北部陷入共產鐵幕,北越人民大量逃難到南部,北方河粉被帶到南方,加上南方常用的羅勒、薄荷、辣椒、檸檬、豆芽菜等辛香菜和蔬菜,而成今日我們看到的河粉。

★羅望子,讓酸辣變溫柔

整體而言,越南菜口味酸辣,但比起泰國菜又「清淡」許多。主要因為泰國菜使用比較多的檸檬,而越南人使用較多羅望子(酸子),酸中帶甜,味道較溫和。

越南海岸線長達2,400公里,北有紅河、南有湄公河,海鮮豐富之外,椰子、鳳梨、芒果熱帶水果也常拿來入菜,並加入香茅、羅勒、薄荷、檸檬、檸檬葉等,形成香味特殊的飲食文化。

★魚露,越南調味之王

米食和魚露是越南料理最重要的調味基礎,而且「無所不在」,煎煮炒炸都使用到魚露,利用魚露和其他調味料調成的沾醬更在越南餐桌上不可或缺。相較之下,泰國人只在炒菜時加一點魚露。

魚露製作過程:先是把小魚一層層堆在桶中,加上鹽,待其發酵3個月,將汁液從桶底排出收集起來,再倒回魚身上,再醃上3個月,第二次取出的汁液,就是魚露。

螺 螄 粉 & 雞 粉



在河內的街頭,清晨時候常可遇到賣螺螄粉的攤檔。這種小攤實際上只是小販挑著的兩個竹籃,上面湯水、爐火、佐料、碗筷一應俱全,外加若干張小小的板凳。當您走到攤前,攤主(通常是中年婦女)會熱情地邀請您落座,然後麻利地取出一碟圓粉條放入開水鍋中燙。這種圓粉條略細於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使用優質大米,粉質細膩柔韌,白淨透明,吃起來很爽口。螺螄是現挑現吃,用竹針挑出放在粉中,然後加上螺螄湯、辣椒和其他調味品,味道鮮美。

久負盛名,也可在河內街頭攤檔上吃到。雞粉用料講究,除雞絲外,還配有肉絲、蛋絲、木耳絲、蔥絲、香菜絲。蛋絲製作獨特,攤成薄薄的片,切成細細的絲,不粘不連,撒在粉上與紅的肉絲、白的雞絲相輝映,格外撩人食欲。吃雞粉時,桌上還擺有切開的鮮檸檬,輕輕一擠,幾滴檸檬汁落人碗中,原先滾燙鮮美的雞粉,又添了一縷清香,吃起來更加爽口。一碗雞粉比螺蜘粉貴一倍多,但值得一嘗。

蝦 餅
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蝦餅的做法是將加了調味料的面糊裹上新鮮的大蝦,放人油鍋中炸,出鍋後香味撲鼻,吃起來,香酥可口。在河內西湖邊上有一家餐廳,其製作的蝦餅有較高的聲譽。

肉 棕 & 越 式 灌 腸



越南的傳統美食,過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節日裏才能吃上。這種肉棕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粽粑,是完全用肉來做成的。在農村,每當節日特別是春節來臨前,各家各戶都要做肉棕。將上好的瘦豬肉加入各種香料,放入石臼中舂成糊狀,然後用芭蕉葉或荷葉包上裹成粽粑狀,放人鍋中煮熟。吃前切成塊或薄片蒸熱,蘸以魚露和胡椒粉,味道鮮美,不油膩,吃後口齒留香。

越式灌腸是越南人喜歡的美食。其做法是用豬紅調以瘦肉末和各種香菜,灌人豬小腸中,然後煮熟。吃前切成節,蘸上各種調料。

炸 春 捲


這是最受越南人歡迎的一道菜,近年來國內不少餐館引進,但做法和吃法均不及越南的地道。越南的春捲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蟬翼,潔白透明。將春捲皮裹上由豆芽、粉絲、魷魚絲、蝦仁、蔥段等做成的餡,放入油鍋中炸至酥黃。吃時,用玻璃生菜裹上春捲,蘸以魚露、酸醋、辣椒等佐料,酥脆不膩,十分可口。

生 吃 青 菜




在越南餐館就餐,您可能會常常看到越南人將鮮綠欲滴的各種青菜生吃,對國人來說,特別是北方人也許會感到大惑不解,不敢問津。其實這種吃法是越南的傳統吃法,恐怕也可以稱得上越南食文化的一大特色,還挺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青菜生吃當然也有些講究,這些青菜主要有洗淨的空心菜、生菜、綠豆芽,此外還有各種香菜,如蕪荽、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佐料,主要是魚露、酸醋和鮮檸檬汁。越南地處熱帶,氣候炎熱,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未嘗試過青菜生吃,應當說不能算了解越南的風味小吃。

越 南 咖 啡



越南咖啡在世界上很有名,特別是Buon Me Thuot咖啡, 生產於中部高原,喝起來又香又沉,讓人回味無窮!與一 般咖啡不同的是,越南咖啡的煮具相當特別,並在咖啡中 添加甜煉乳調味,飲用時富有印度支那的浪漫風情。

第六組 劉建良
 
Yahoo!奇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