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食物
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越南人的歷史就寫在他們的食譜與菜單裡。 ★中國+法國,口味獨一無二西元前100年到西元939年,越南曾被納入中國版圖長達千年,在那之後也一直是中國的藩屬,直至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又被法國人侵略與殖民。
越南菜融合中國菜和法國菜的烹飪技法,又因為貿易影響,也受到印度料理的間接暈染。中國人帶來米食文化、筷子文化及油炸等烹飪方法,法國人則帶來嫩煎、燉煮等技巧。
北越料理受中國影響較深,而南越受到印度、泰國的影響,大量使用香茅、羅勒(九層塔)、薄荷、辣椒等,口味較辣。
★經典河粉,融合北越南越精髓
越南最經典的牛肉河粉,據信起源於10世紀蒙古入侵帶來食用牛肉的習慣,融合中國人的米食(河粉是一種米條)而來。而河粉最關鍵的高湯,則融合了法式高湯的精髓。
1954年越南北部陷入共產鐵幕,北越人民大量逃難到南部,北方河粉被帶到南方,加上南方常用的羅勒、薄荷、辣椒、檸檬、豆芽菜等辛香菜和蔬菜,而成今日我們看到的河粉。
★羅望子,讓酸辣變溫柔
整體而言,越南菜口味酸辣,但比起泰國菜又「清淡」許多。主要因為泰國菜使用比較多的檸檬,而越南人使用較多羅望子(酸子),酸中帶甜,味道較溫和。
越南海岸線長達2,400公里,北有紅河、南有湄公河,海鮮豐富之外,椰子、鳳梨、芒果熱帶水果也常拿來入菜,並加入香茅、羅勒、薄荷、檸檬、檸檬葉等,形成香味特殊的飲食文化。
★魚露,越南調味之王
米食和魚露是越南料理最重要的調味基礎,而且「無所不在」,煎煮炒炸都使用到魚露,利用魚露和其他調味料調成的沾醬更在越南餐桌上不可或缺。相較之下,泰國人只在炒菜時加一點魚露。
魚露製作過程:先是把小魚一層層堆在桶中,加上鹽,待其發酵3個月,將汁液從桶底排出收集起來,再倒回魚身上,再醃上3個月,第二次取出的汁液,就是魚露。
螺 螄 粉 & 雞 粉
在河內的街頭,清晨時候常可遇到賣螺螄粉的攤檔。這種小攤實際上只是小販挑著的兩個竹籃,上面湯水、爐火、佐料、碗筷一應俱全,外加若干張小小的板凳。當您走到攤前,攤主(通常是中年婦女)會熱情地邀請您落座,然後麻利地取出一碟圓粉條放入開水鍋中燙。這種圓粉條略細於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使用優質大米,粉質細膩柔韌,白淨透明,吃起來很爽口。螺螄是現挑現吃,用竹針挑出放在粉中,然後加上螺螄湯、辣椒和其他調味品,味道鮮美。
久負盛名,也可在河內街頭攤檔上吃到。雞粉用料講究,除雞絲外,還配有肉絲、蛋絲、木耳絲、蔥絲、香菜絲。蛋絲製作獨特,攤成薄薄的片,切成細細的絲,不粘不連,撒在粉上與紅的肉絲、白的雞絲相輝映,格外撩人食欲。吃雞粉時,桌上還擺有切開的鮮檸檬,輕輕一擠,幾滴檸檬汁落人碗中,原先滾燙鮮美的雞粉,又添了一縷清香,吃起來更加爽口。一碗雞粉比螺蜘粉貴一倍多,但值得一嘗。
蝦 餅
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蝦餅的做法是將加了調味料的面糊裹上新鮮的大蝦,放人油鍋中炸,出鍋後香味撲鼻,吃起來,香酥可口。在河內西湖邊上有一家餐廳,其製作的蝦餅有較高的聲譽。
肉 棕 & 越 式 灌 腸
越南的傳統美食,過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節日裏才能吃上。這種肉棕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粽粑,是完全用肉來做成的。在農村,每當節日特別是春節來臨前,各家各戶都要做肉棕。將上好的瘦豬肉加入各種香料,放入石臼中舂成糊狀,然後用芭蕉葉或荷葉包上裹成粽粑狀,放人鍋中煮熟。吃前切成塊或薄片蒸熱,蘸以魚露和胡椒粉,味道鮮美,不油膩,吃後口齒留香。
越式灌腸是越南人喜歡的美食。其做法是用豬紅調以瘦肉末和各種香菜,灌人豬小腸中,然後煮熟。吃前切成節,蘸上各種調料。
炸 春 捲
這是最受越南人歡迎的一道菜,近年來國內不少餐館引進,但做法和吃法均不及越南的地道。越南的春捲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蟬翼,潔白透明。將春捲皮裹上由豆芽、粉絲、魷魚絲、蝦仁、蔥段等做成的餡,放入油鍋中炸至酥黃。吃時,用玻璃生菜裹上春捲,蘸以魚露、酸醋、辣椒等佐料,酥脆不膩,十分可口。
生 吃 青 菜
在越南餐館就餐,您可能會常常看到越南人將鮮綠欲滴的各種青菜生吃,對國人來說,特別是北方人也許會感到大惑不解,不敢問津。其實這種吃法是越南的傳統吃法,恐怕也可以稱得上越南食文化的一大特色,還挺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青菜生吃當然也有些講究,這些青菜主要有洗淨的空心菜、生菜、綠豆芽,此外還有各種香菜,如蕪荽、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佐料,主要是魚露、酸醋和鮮檸檬汁。越南地處熱帶,氣候炎熱,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未嘗試過青菜生吃,應當說不能算了解越南的風味小吃。
越 南 咖 啡
越南咖啡在世界上很有名,特別是Buon Me Thuot咖啡, 生產於中部高原,喝起來又香又沉,讓人回味無窮!與一 般咖啡不同的是,越南咖啡的煮具相當特別,並在咖啡中 添加甜煉乳調味,飲用時富有印度支那的浪漫風情。
第六組 劉建良
越南菜融合中國菜和法國菜的烹飪技法,又因為貿易影響,也受到印度料理的間接暈染。中國人帶來米食文化、筷子文化及油炸等烹飪方法,法國人則帶來嫩煎、燉煮等技巧。
北越料理受中國影響較深,而南越受到印度、泰國的影響,大量使用香茅、羅勒(九層塔)、薄荷、辣椒等,口味較辣。
★經典河粉,融合北越南越精髓
越南最經典的牛肉河粉,據信起源於10世紀蒙古入侵帶來食用牛肉的習慣,融合中國人的米食(河粉是一種米條)而來。而河粉最關鍵的高湯,則融合了法式高湯的精髓。
1954年越南北部陷入共產鐵幕,北越人民大量逃難到南部,北方河粉被帶到南方,加上南方常用的羅勒、薄荷、辣椒、檸檬、豆芽菜等辛香菜和蔬菜,而成今日我們看到的河粉。
★羅望子,讓酸辣變溫柔
整體而言,越南菜口味酸辣,但比起泰國菜又「清淡」許多。主要因為泰國菜使用比較多的檸檬,而越南人使用較多羅望子(酸子),酸中帶甜,味道較溫和。
越南海岸線長達2,400公里,北有紅河、南有湄公河,海鮮豐富之外,椰子、鳳梨、芒果熱帶水果也常拿來入菜,並加入香茅、羅勒、薄荷、檸檬、檸檬葉等,形成香味特殊的飲食文化。
★魚露,越南調味之王
米食和魚露是越南料理最重要的調味基礎,而且「無所不在」,煎煮炒炸都使用到魚露,利用魚露和其他調味料調成的沾醬更在越南餐桌上不可或缺。相較之下,泰國人只在炒菜時加一點魚露。
魚露製作過程:先是把小魚一層層堆在桶中,加上鹽,待其發酵3個月,將汁液從桶底排出收集起來,再倒回魚身上,再醃上3個月,第二次取出的汁液,就是魚露。
螺 螄 粉 & 雞 粉
在河內的街頭,清晨時候常可遇到賣螺螄粉的攤檔。這種小攤實際上只是小販挑著的兩個竹籃,上面湯水、爐火、佐料、碗筷一應俱全,外加若干張小小的板凳。當您走到攤前,攤主(通常是中年婦女)會熱情地邀請您落座,然後麻利地取出一碟圓粉條放入開水鍋中燙。這種圓粉條略細於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使用優質大米,粉質細膩柔韌,白淨透明,吃起來很爽口。螺螄是現挑現吃,用竹針挑出放在粉中,然後加上螺螄湯、辣椒和其他調味品,味道鮮美。
久負盛名,也可在河內街頭攤檔上吃到。雞粉用料講究,除雞絲外,還配有肉絲、蛋絲、木耳絲、蔥絲、香菜絲。蛋絲製作獨特,攤成薄薄的片,切成細細的絲,不粘不連,撒在粉上與紅的肉絲、白的雞絲相輝映,格外撩人食欲。吃雞粉時,桌上還擺有切開的鮮檸檬,輕輕一擠,幾滴檸檬汁落人碗中,原先滾燙鮮美的雞粉,又添了一縷清香,吃起來更加爽口。一碗雞粉比螺蜘粉貴一倍多,但值得一嘗。
蝦 餅
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蝦餅的做法是將加了調味料的面糊裹上新鮮的大蝦,放人油鍋中炸,出鍋後香味撲鼻,吃起來,香酥可口。在河內西湖邊上有一家餐廳,其製作的蝦餅有較高的聲譽。
肉 棕 & 越 式 灌 腸
越南的傳統美食,過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節日裏才能吃上。這種肉棕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粽粑,是完全用肉來做成的。在農村,每當節日特別是春節來臨前,各家各戶都要做肉棕。將上好的瘦豬肉加入各種香料,放入石臼中舂成糊狀,然後用芭蕉葉或荷葉包上裹成粽粑狀,放人鍋中煮熟。吃前切成塊或薄片蒸熱,蘸以魚露和胡椒粉,味道鮮美,不油膩,吃後口齒留香。
越式灌腸是越南人喜歡的美食。其做法是用豬紅調以瘦肉末和各種香菜,灌人豬小腸中,然後煮熟。吃前切成節,蘸上各種調料。
炸 春 捲
這是最受越南人歡迎的一道菜,近年來國內不少餐館引進,但做法和吃法均不及越南的地道。越南的春捲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蟬翼,潔白透明。將春捲皮裹上由豆芽、粉絲、魷魚絲、蝦仁、蔥段等做成的餡,放入油鍋中炸至酥黃。吃時,用玻璃生菜裹上春捲,蘸以魚露、酸醋、辣椒等佐料,酥脆不膩,十分可口。
生 吃 青 菜
在越南餐館就餐,您可能會常常看到越南人將鮮綠欲滴的各種青菜生吃,對國人來說,特別是北方人也許會感到大惑不解,不敢問津。其實這種吃法是越南的傳統吃法,恐怕也可以稱得上越南食文化的一大特色,還挺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青菜生吃當然也有些講究,這些青菜主要有洗淨的空心菜、生菜、綠豆芽,此外還有各種香菜,如蕪荽、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佐料,主要是魚露、酸醋和鮮檸檬汁。越南地處熱帶,氣候炎熱,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未嘗試過青菜生吃,應當說不能算了解越南的風味小吃。
越 南 咖 啡
越南咖啡在世界上很有名,特別是Buon Me Thuot咖啡, 生產於中部高原,喝起來又香又沉,讓人回味無窮!與一 般咖啡不同的是,越南咖啡的煮具相當特別,並在咖啡中 添加甜煉乳調味,飲用時富有印度支那的浪漫風情。
第六組 劉建良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